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河南省实验中学轩华历史学社学生社团“遥知青团来,此时正清明”清明节特别活动
河南省实验中学轩华历史学社学生社团“遥知青团来,此时正清明”清明节特别活动
发布日期:2023-04-21 来自:本站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城市里,难得一见青团从艾草化为米团的生动过程,只有吃过几颗青团,才算真的进了春天。有鉴于此,为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弦歌不缀的节日传承,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南省实验中学轩华历史学社学生社团于2023年4月20日下午在教学楼7楼历史教室开展“遥知青团来,此时正清明”清明节特别活动。

一、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本部初二年级的20余名社团成员参加,分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由社团指导老师发布活动流程和规则要求。

环节二:新风润雨,念念清明。由社团成员分享讲述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发展演变、传统习俗。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历史源远留长,民间的习俗也很丰富多彩,如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有的地方还流行植树、插柳、拔河、荡秋千、斗鸡、射柳、蹴鞠等民间活动。

环节三:缕缕清香,糯糯青团。社团成员分组,在老师带领下亲自尝试制作青团。

青团不仅仅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传承和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方式。青团的形态、食材和制作过程,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青团已成为重要的美食品种之一,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活动总结

习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立足于国际的根本。本次清明节特别活动的开展,通过让社团成员搜集整理资料、讲述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进一步加深了社员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知,在亲手制作、分享青团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学生感言

八年级10班陈怡宁:

本次社团活动主要是围绕着清明节展开的,先由学生代表为大家介绍清明节的发展历程,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我还惊叹于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流长。接着,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清明传统美食——青团,制作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阵阵欢声笑语中,我们的社团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历史社团活动,提高了我们的历史素养,让我明白了更多的中国悠久传统文化。做为新时代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我们的责任。文化成就未来,文化铸就辉煌。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年级8班王子涵:

通过本次社团活动,我知道了清明节的来源,还了解了除扫墓、祭拜之外的一些清明节习俗,如荡秋千、吃青团等等。在随后的青团制作环节,我和其他社团成员一起亲自体验了从拌粉、揉面、盘馅料、到包青团的全过程,不仅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清明文化,也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丰富了课余生活,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成就感满满!


撰稿:何亚丽
摄影:王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