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提高复习教学效率,2023年4月26日下午,我校初中化学组教师在南院106室集中教研,开展了有关《解析与检测》复习策略的专题教研论坛研讨活动。
首先,初中化学组教研组长王海老师对《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解析与检测》中“内容解析”部分做了重点剖析。通过对比不仅找出每个主题内容的变化点,而且分析了其中所对应的要求层次、关键词以及应对策略。
科学探究的主要变化点有: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要素;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学习妥善应对实验安全问题的必要措施;等等。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主要变化点有: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浓度,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等等。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主要变化点有: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及应用;知道可以用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认识表示分子、原子、离子的符号;等等。化学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变化点有: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医疗研制及营养健康的关系;知道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和材料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从内容解析的要求看,增加了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法,体现科学探究与实践素养的内涵,凸显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物质性质的学习需要放在物质的存在、组成、结构、类别、变化和制备这个系统内,即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学习不能只是孤立地学习,而是要进行知识的系统学习,将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和制备作为认识物质的不同角度,并建立不同角度之间的学科逻辑关联。
(王海老师做专题内容汇报)
然后由韩艳丽老师和冷蕊老师分别对题型解析内容做了分析,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以及综合测试部分,找出其中出现的新题和需要重点总结归纳的内容。老师们对这些题目做了深入分析,找出其中涉及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与创新、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内涵。期待化学教师在最后复习阶段,把握好复习教学的深广度,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继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课程核心素养。
(化学组老师积极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