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河南省实验中学全体九年级语文教师前往郑州市外国语中学参加郑州市2023年中招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学科分析会。
会议第一部分外国语中学的张碧博老师及学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古文复习课。本堂课从《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对比阅读出发,围绕探寻重点互检测、特别关注知方法、分析形象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在基础知识方面明确了要掌握教材中的课下注释的重点实词,尤其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更要注意结合语境,并能够拓展迁移到成语。在翻译句子时,要在“留、换、补、增、删、调”六字原则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做到忠实原文、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力求准确通畅。文本分析方面老师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谈谈更欣赏哪位进谏者,学生都各抒己见,课堂精彩有趣。随后,学生比较了两位纳谏者的异同,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会议第二部分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刘晓倩老师以《关注学生立场,让阅读真实发生》为题进行了一测分析汇报。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测试题具体的修改过程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让在场老师们对一测试题都有了更加全面、整体的了解。在展示之后,刘老师向在场老师提了几点建议:首先她强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语言入手,真正进入文本内部,摆脱概念化的提炼、公式化的概括,引导学生对文本真切细致地体验和准确把握,感知文本;第二点她向老师们介绍了自己十分喜欢的一句话“任何文本形式都是指向文本内容的”;然后她告诉老师们应该反复梳理教材课后题,并以议论文为例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第四刘老师向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用四步骤落实真实阅读的教学方法;最后她说要将阅读落到实处、细处。
会议第三部分由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的于勤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一测名著和作文部分的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测试题在考察名著阅读时更加偏向整本书完整的阅读感受,不再是个别章节情节的考察,人物形象的简单概括。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不注意审题,不能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深层次的理解不到位,语言组织没有层次感,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们更加关注名著阅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
会议第四部分郑州市教研室的刘慧臻老师进行了课例点评、试卷整体分析及古诗文、积累与运用部分质量分析。她认为很多学生是有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的,我们不能认为让他们好好背会就行了,要让学生自己在复习、做中学,而不是讲后背和刷题。她向老师们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第一自主为要,要重基础、抓落实、给时间、交方法;第二分层定标,要有学习共同体意识、分层要求、提高针对性;第三培养能力,要培养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四发展思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问题梳理意识。
这次一测分析会为九年级语文教师指明了中考复习方向,改进了复习方法,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在场老师都受益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