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活动快讯 > 大河之南,天地之中——记春秋研习社学生社团研学活动
大河之南,天地之中——记春秋研习社学生社团研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3-03-08 来自:本站

三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洗去了疫情的铅尘,美好如约而至。2023年3月7日,春秋研习社学生社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游览河南博物院。

春秋研习社学生社团在河南博物院合影留念

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河南省博物馆确定以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1997年7月,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河南省博物馆从郑州市人民路迁至郑州市农业路更名为“河南博物院”;同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开放。河南博物院现藏有文物17万余件,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是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文化宝库。河南博物院现开放有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和专题陈列《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中原楚国青铜艺术》等。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主线,展示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基本陈列位于主展馆1、2、3层,共分10个展厅,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七部分组成,遴选超过500件(套)馆藏文物,基本陈列围绕各时期中原都城文化进行设计,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

“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览地点位于主展馆1楼西侧15厅,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汉代画像石刻,第二部分为陵墓石雕,第三部分为墓志,第四部分为佛教造像。该展厅系统介绍了古代石刻艺术的四种表现形式,展现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意趣。

“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展览地点位于主展馆4楼13厅,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食器——自羊徂牛,鼐鼎及鼒;第二部分为酒器——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第三部分为水器——盥帨于下,有盘有匜;第四部分为乐器——钟鼓锽锽,磬管锵锵;第五部分为兵器、车器、杂器——干戈戚扬,爰方启行。该展厅主要展出河南淅川县楚国贵族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按照青铜器用途分类,集中展现中原楚系青铜艺术的基本面貌。

社团学生参观“妇好鸮尊”

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莲鹤方壶”

社团学生参观佛教造像

中原大地,群雄逐鹿,演绎了多少风云变化,承载了多少英雄史诗。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灿烂与厚重,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增强了民族自信。相信他们一定会牢记历史,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复兴重任。

撰稿:文博高一(10)班 田程栋

审核:郭丹丹

摄影:李家俊


活动感悟

文博高一(7)班刘家豪:

在河南博物院里,我们参观了从石器时代到明清的历史文物。这让我深深感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看到了先人们的智慧与惊人的创造力。古老的文物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惊人成就,它们不仅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也激励着我不断砥砺前行。

文博高一(8)班张锦天:

在河南博物院中,我有幸了解到脚下的土地发生过什么,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中华文明的悠久,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不间断,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生命的韧性和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当代青少年需要从中华文明中寻找文化自信,如此,才能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结合国情给出最优解。

文博高一(8)班王保霖:

河南博物院是一座汇聚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此次博物馆之行,使我感受到了河南人应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文博高一(7)班吕泽涵:

走进博物院,我和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一起讨论着,透过有序陈列的文物,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王侯将相、黎民百姓的声音……走出博物院,恍惚中有种不真实感,倏尔明白了我们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走来,我们又将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