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 郑州解封了 听听这些英雄的故事吧
郑州解封了 听听这些英雄的故事吧
发布日期:2022-05-11 来自:本站

5月10日深夜,很多郑州人都在等着解封的好消息。这座英雄的城市,为尽早控制住疫情,自己按下了暂停键;这座城市中那些英雄的人们,全力配合、各司其职,用众志成城的决心战胜了新一轮疫情!

他们中有这样一条战线,这里的战士看似文弱,但在关键时候却能够迎难而上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这里的勇士身无铠甲,却在危急时刻用双手托起了无数家庭的希望!他们的阵地上飘扬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高三”;他们的脚下踏着一块热土,叫做“省实验”。

今天咱们就一块来听听省实验高三老师的故事......

闻令而动,义无反顾。5月3日17:54郑州发布73号通告:主城区即日起学校暂缓开学,启动线上教学。为保障高三学子最后一个月的高考冲刺,学校紧急谋划,当机立断,经请示上级同意,要求校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高三(含文博高三)全体教师以及行政后勤服务人员,克服困难,连夜收拾行李,与高三学子在校同吃同住同封闭,共同迎战疫情,奋战高考!4日凌晨,赶在管控时间到来之前,全体人员准时到达各自岗位。

他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3日晚上,对于省实验高三年级每一位老师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为了在管控前到达岗位,不影响第二天上课,大家克服种种困难,连夜安顿家人,收拾行李,凌晨到校,入住学生宿舍,简单收拾休息,次日一早“精神抖擞”地站在了讲台上。这一刻,高三学子的眼中有了光,家长的心里有了底!

互帮互助,共克时艰。集体宿舍条件有限,晚上蚊子多,老师们自发购买蚊帐、蚊香;没有充电地方,学校迅速安排排线通电;有老师出门急没有代购洗漱用品,学校立即安排采买,下午就给老师们每人发放毛巾、脸盆、蚊香片、牙刷、牙膏、洗发水等日常用品,甚至连女老师的头绳都贴心准备好;老师们相互照应,共同分享从家里带来的物资,帮扶鼓励,以乐观的心态,快乐工作,共克时艰。

舍小家为大家,不计得失勇奉献。对于很多老师而言,最难的还是如何安顿自己的孩子。高三班主任吴权锋的妻子也在另一个单位封闭上班,家中只剩下两个女儿居家隔离,12岁的大女儿仿佛一夜间成长为大人,她体量父母的大义与无奈,在家一边自己上网课,一边照顾3岁的妹妹。

高三班主任刘志锋在收到学校通知后,义无反顾选择了留校封闭,11岁的儿子独自居家防疫,小小年纪,已然是一个男子汉模样,他不仅支持父亲的选择,还安慰父亲对自己放心。

航空班班主任王华晚上接到学校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安顿学生。当晚9点多,她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自己3岁的孩子在家里摔倒哭闹不止,家人刚把孩子送到了医院急诊科。她忍住焦虑和担忧,把班级学生安顿好后,晚上10点钟才赶到医院看望自己的孩子。为了在封控截至时间前赶回去,她只陪了孩子不到1个小时,甚至没等到医生给孩子打石膏,就匆匆赶回了学校。

高三物理老师李晓巍,当晚9点左右与丈夫先后接到返回单位封闭上班的紧急通知,2岁女儿的托管问题成了摆在这对小夫妻面前的最大难题。此时,孩子的爷爷打来电话,毅然决定请假来照顾孙女。老人说:“宝宝由我过来照顾,你们两个都去好好工作,年轻人不能在这个时候退缩。”家人的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最终促成这一家人都成为疫情当下逆行者中的一员。

高三化学老师郭安,孩子刚过三岁,爱人怀孕五个月,经常缺氧,家里没有老人照顾。郑州封闭当晚,郭安的爱人还因食物问题肚疼了一晚上,差点送医院就医。面对家庭和学生之间的两难选择,郭老师很纠结:去学校封闭担心家里出事自己出不来,不去学校又担心学生高考受影响。第二天上午,看到爱人情况有所好转,他才放心一些,毅然决定赶往学校。这其中的纠结、矛盾、担心和压力,或许只有郭安老师自己最能体会。

他们不仅是站在讲台上的人民教师,更是自己孩子的依靠、家庭的顶梁柱!很多高三老师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家中老人、亲朋邻居,虽万般不舍,但为了高三学子,无怨无悔;还有的老师如郭远明、杨莉莉夫妻,两人同在高三,大女儿要上网课,小儿子才三岁,家中无人照看,夫妻二人只能带着两个孩子到校一块封闭;耿琳老师的女儿刚刚生产,女婿在医疗一线无法回家,产妇无人照顾,但为了学生,耿老师在外孙女出生第二天即到岗工作。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英雄,他们都是在关键时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教师以“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敬业精神,以“爱生如子”的大爱之心,勇敢逆行、无私无畏,为高三学子铺设了一条“绿色”备考之路!

做省实验的学生是一种幸运,因为省实验是一所有担当的学校;做省实验的学生是一种幸福,因为省实验有这样一个英雄的教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