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欣赏校园美:校园植物跟拍分享之银杏篇
欣赏校园美:校园植物跟拍分享之银杏篇
发布日期:2022-04-29 来自:本站

20224月27日,初中生物教研组在生物实验室开展了小论坛活动。本次小论坛的主讲人为刘圆老师,她以校园中常见的银杏为例,拍摄了银杏从开花到结种子的整个过程,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体现了生物学的趣味性。


    刘老师首先介绍了银杏树的特点为雌雄异株,然后抛出问题:如何区分校园内银杏树的雌株和雄株?接着,刘老师通过展示自己连续跟拍的照片,向老师们介绍银杏树大孢子叶球和小孢子叶球形态结构的不同,进而区分雌株和雄株。雄株的小孢子叶球可以释放花粉,雌株的大孢子叶球一般有两个外露的胚珠。接着问题来了,如何传粉受精形成“白果”?刘老师讲到这和雌株珠孔有关,珠孔在四月初可以溢出液体,该液体叫传粉滴又称“性水”。传粉滴一般出现3到7天,受精成功才可以发育成“白果”。最后补充了“白果”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还特别提醒,“白果”有一定毒性,不可生吃,要专业处理后才可以食用。

讲授过程中,刘老师不仅用自己拍摄的精美照片介绍了银杏的开花、传粉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还精心准备了不同形态、结构特点的银杏实物供老师们观察分析,使得本次小论坛显得格外生动有趣。


刘老师分享的生命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就在大家目之所及的地方,看似平淡却又和生物学知识息息相关。刘老师用跟拍的照片、鲜活的实物和细致的讲解,让大家对校园中的植物银杏有了新的认识。教研组长郭宏玉老师在论坛结束后总结说,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大家可以以此为点,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生命现象,和生物学知识建立联系,使教学素材更丰富。大家在论坛结束后也积极讨论,互相分享心得,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初中生物教研组

2022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