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线上教研聚智慧,多彩论坛展风采 ——记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
线上教研聚智慧,多彩论坛展风采 ——记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2-04-12 来自:本站

  百花争奇斗艳,最美实中教研。328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组齐聚钉钉在线教研平台,开启第二次多彩论坛之旅。


本次论坛由英才初二语文教研组代表张聪聪老师主讲,题为《大唐政治的晴雨表,红叶题诗的滥觞处——多文本阅读之上阳宫组诗研究》。

论坛第一部分讲述上阳宫的兴建与存废。两张上阳宫复原图,让大家初感上阳宫华贵风貌。接着,张老师引用唐高宗、韦弘机、狄仁杰之间的趣味故事,陈述上阳宫的兴建与唐朝统治者兴建洛阳密不可分。上阳宫之高大多彩,如《东都赋》云:“上阳别馆,丹粉多状;鸳瓦麟翠,虹梁叠壮。横延百堵,高量十丈……”上阳宫之华美奢华,如《上阳宫赋》:启云构而承天,擎露盘而洗日。俯驰道而将半,临御沟而对出。疑海上之仙家,似河边之织室……”张老师还提到出入上阳宫最为频繁的是武则天,她在此改国号、称帝,大宴群臣,并崩逝于此。除此,唐玄宗在此举行科举考试,宴请百官,后放置宫女。徐寅有诗《寄卢端公同年仁炯,时迁都洛阳,新立幼主》:“上阳宫阙翠华归,百辟伤心序汉仪。”随着唐哀宗的去世,上阳宫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论坛第二部分为主题流变与王朝兴衰。上阳宫的兴废,与唐王朝的兴衰几乎是一致的,所以上阳宫正是“大唐政治的晴雨表”。武则天在上阳宫大宴群臣,关于上阳宫的诗作多为应制诗作,高唱盛世。安史之乱,王朝变动,关于上阳宫的诗作风格陡转,“上阳宫”便作为残宫意象出现在晚唐诗歌中,常与“寂寥”“秋风”“寒鸦”等词连用。一个上阳宫,照出半部唐朝史。同样是清洛”,盛唐是“凤吹临清洛,龙舆下紫宸”,晚唐是“清洛但流呜咽水”;同样是春天,盛唐是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晚唐是“上阳深锁寂寥春”;同样是上阳宫的花木。盛唐是鸟将歌合转,花共锦争鲜”,晚唐是“凤楼回首花频落”。

  论坛第三部分为女性命运与母题性质。以表现女性命运为主题的上阳宫诗歌中,有对君王宠幸的期待,有移居道观的最终结局,有渴望爱情自由的“红叶题诗”。所谓“红叶题诗的滥觞处”,即红叶题诗的发源处。宫怨诗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在红叶题诗中变成美好爱情的成全者。在此,张聪聪老师引用大量文献,详细阐述“红叶题诗”被后代不断改编,并分析其母题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1、女性主动发出诉求;2、由“期盼君王”到“渴望自由”;3、全新的君王形象。

  论坛中,张聪聪老师可谓引经据典,单诗文引用就近30首。语文组教研组长杨雪珍老师在总结点评时说:“张聪聪老师本次分享涉及了许多诗歌,可见她对唐诗中有关上阳宫诗歌的研究之深,这种丰厚的积累,离不开她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

  谈及本次论坛主题的选择,张聪聪老师说:“我是在洛阳旅游期间,发现洛阳又复原了一处古建筑——上阳宫,便查阅史书得知,这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是当时洛阳的地标性建筑,于是便翻阅文献查阅了解。通过翻阅大量史书、诗集,集结了现存有关上阳宫诗歌百十余首。经过研读诗歌我发现,这组诗歌的历史意义极为深刻,是历史的另一种形式的记录,也是后世有关文学的渊源。”

  论坛结束,大家纷纷点赞,表示“开眼界”“涨知识”。教研会议最后,杨雪珍老师再次强调:善学习,勤钻研,一直是语文教研组的优良传统;多彩论坛,旨在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兴趣和特长,融合教研之大智慧,展个人和小组之美风采;希望大家做学习型语文教师,做研究型语文教师,相信大家今后定会创作出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