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和着春天的喜雨,伴着三月的花香,我校国际部中加班世界名校的录取喜报也纷沓而至。加拿大顶级大学麦吉尔大学向我校王易孚、谷丰、田雨等16位同学发出录取通知书;李然、王睿媛等12位同学被多伦多大学录取;黄靖雯、郑梦雨等21位同学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张雨辰、丁先群等9为同学被女王大学录取;吕凌子、夏王伊靓等10位同学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录取;徐靓靓、陈思豫等40多位同学被阿尔伯特大学录取;李潇婷、蔡静鹤、胡畔被美国普渡大学录取;孟令遥被格林内尔学院(美国文理学院综合排名第14)录取;邓蓉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录取;马欣然被美国东北大学录取;罗锦洋被华盛顿大学(世界排名第16位)、俄亥俄州立、印第安纳伯明顿大学、女王、西安大略,阿尔伯塔6所大学录取;刘冬青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系(世界最大的数学系)录取;赵文轩被阿卡迪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录取,并获取10,000加元的奖学金;高超被世界排名第14位的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马里兰大学、普渡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工学院全美第四)五所大学录取,并且获得了伍斯特理工学院67,600美元的奖学金和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40,000美元的奖学金。截至目前,中加班已收到了300余份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拉开了我校国际部中加班国外大学录取的序幕。
我校中加班李尚伦、薛梦白问鼎伯克利加大
三月的实验校园春意盎然,振奋人心的捷报如约而至。我校中加班李尚伦、薛梦白两位同学被与哈佛齐名的世界顶级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简称伯克利加大)录取。
伯克利加大建于1868年, 1873年迁至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附近的伯克利市。伯克利与相距不远同样地处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以及东海岸的哈佛、麻省理工一起,被誉为“美国社会不朽的学术脊梁”。与紧随其后的密歇根大学、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是所谓的公立大学 “三巨头”。
在过去十年,伯克利加大连续被《华盛顿月刊》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全美国公立大学第一位。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再次评价:伯克利加州大学研究生项目又连续名列全美第一,接着排名第二、三、四和五的分别为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编制的2010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伯克利加大与哈佛大学占据世界前两名。
伯克利加大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崇高的学术声誉,在其所拥有的100多个子学科里,有众多世界级的学术大师。曾在伯克利工作和深造的诺贝尔奖得主不少于65位,其中包括22位教授和校友。9位图灵奖得主更是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伯克利的教授中有136 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仅次于哈佛),87位美国工程院院士(仅次于麻省理工),198名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140名Guggenheim奖获得者,22名MacArthur奖获得者和3名普利策奖获得者。
2009年的诺贝尔奖,更是有3位得主与伯克利有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少有出现过的情况。其中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森(伯克利HASS商学院的教授)和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9生理学奖的得主为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伊丽莎白•布莱克是在伯克利工作期间做出诺贝尔奖的工作,当时卡罗尔-格雷德是伯克利的研究生,在伯克利读PHD期间和她导师一起努力做出了诺贝尔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