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文摘 > [推荐]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
[推荐]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
发布日期:2011-12-14 来自:本站

  
    在教育原点上傩舞
    医学与教育可谓是人世间最为复杂、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两门学问了,一门是拯救人的生命的,一门是拯救人的慧命的。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最杰出、最精致的艺术品。拯救人的生命的医学虽然复杂,但尚可用“实证—实验”的方法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然后把其结果应用于临床,对症下药,自然药到病除。而拯救人的慧命的教育却很难用“实证—实验”的方法来分析教育现象发生的原因与条件,揭示此教育现象与彼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因此有人说教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可见教育的复杂性远在医学等诸科学之上,不用生命润泽生命,不用智慧启迪智慧行吗?
    摆正心态做良师
    良,好;良师者,好教师也。在语感上“良师”应比“好教师”更深一个层次。何为良师呢?别说,这个定义还真不是那么好下的,因为良师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人心目中的良师形象不尽相同。在我看来,良师即是尽到为师之道的教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合格教师。具体地说:良师是博学之师,良师是艺精之师,良师是德高之师,良师是严谨之师,良师是敬业之师,良师是仁爱之师,良师是宽容之师,良师是育人之师,良师是智慧之师……
    从道理上讲,名师个个都应该是良师,但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肯定地说,良师并非都是名师,但他们的名字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既需要名师,也需要良师,且多多益善;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更需要良师。
    造就自己的优秀
    优秀青年教师必须有提高的自我意识,并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保障。教师的提高,什么时候,也不能离开教师的自我提高。无论政府的政策怎样有力,无论进修院校的方法怎样有效,无论教研人员和校长怎样投入,教师提高的时空性和具体性总是有限的。内因是提高的依据,成长的速度和个性化程度主要取决于青年教师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成长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它们贯穿于青年教师成长过程的始终,并起支配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处逆境不气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又包括乘顺风不骄傲、不被荣誉所淹没的品质。有的青年教师,他可能承受住失败的打击,但往往经不起成功的考验;取得了点滴成绩,便翘起尾巴,沾沾自喜,目中无人,甚至把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也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发展之路也就走到尽头了。
    不跪着教书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们对学生的一番“好心”外加“苦心”,为什么得不到“好报”?家长“不领情”“不道谢”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以怨报德呢?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授予教师在教育学生上的“豁免权”。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本愿出于“好心”,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即使自己犯了过错也可以免于处罚。家长法律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身合法利益的关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点无可厚非。然而,教师在教育学生上出现失误,有心也好,无意也罢,不论何故,我们都应该诚心认错,以最大限度地赢得家长的谅解,但我们不能指望,更不能要求家长必须谅解。家长谅解教师是情分,而教师遵规守法是本分。我们做教师的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现实:一方面,要依法执教,遵章而行,不越“雷池”,不碰“红线”;另一方面,要打开情面,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不跪着教书!”
    惩戒是教育过程完整性的必要组成
    在学校里,体罚应坚决摒弃,而惩戒则完全必须。惩戒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所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与社会责任感,为学生从自然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基础。惩戒是教育过程完整性的必要组成。
    惩戒不是为了“让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而是为了让犯过者悔过改过,知错图新,对所犯过失有足够认识,承担起相应责任。过错责任的追究是教育过程的必要构成。
    教育惩戒主要是“唤醒”,把良知这个“巨人”从沉睡中唤醒,让犯过者靠自己的力量来战胜自己。对泯灭的良知,唤醒是相当不易的。但不要轻言放弃,相信有机体是具有“可燃性”的,生火加温,补充氧气,文武相济,“火候”要拿捏准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有一个时刻希望的火花就会重新燃起,释放出足以维系生命活力的能量来,在“火”的洗礼中获得新生。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贾书建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本文为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