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追求梦想
今天,天气突然间变得阴冷,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但是一想到在省实验中学的充电旅程,腿脚就变的利索起来,吃完早饭后便直冲五楼阶梯教室。
11月17日上午,由河南省实验中学科教办主任柴红森老师给我们讲《如何将创新意识贯穿到课题研究过程中》,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解读了在做课题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指导意见。
柴红森主任在讲解何谓“创新”
他先是从什么是创新开始讲起,指出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的特征是出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的生命在于引领,指出方向。紧接着,他开始跟学员们进行互动,指出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当前的课题大多数是重表象,轻实质;重描述,轻逻辑;重总结,轻架构;重解决,轻推广。柴老师不时地跟学员进行交流,分析我们在写课题过程中的不足,他指导我们,要在课题的立项阶段选题要体现时代所需,时代所急,时代所想。定位的目标角度要小,要具体,指向要明确。高屋建瓴而又不失指导意义,在这一课中,我们在课题方面真的受益匪浅。
11月17日下午,我们在艺体中心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苏尚锋的讲座《教育功能与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苏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他的教学理论的讲解。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人是老师”,苏老师从四个方面说明:一是能者为师,尊师并非重教;二是童子之师,教学活动为凭;三是专业为师,职业资格为证;四是授业为师,天地君亲师。苏教授强调用爱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人是学校老师”,苏教授认为作为一名学校老师应具有以下特点:专业队伍、专业水平、专业任务、专业群体、专业培养、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第三个问题是“全社会尊重关注老师”,老师是一个良心职业,他们承诺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专注于教学中,同时也渴望社会的理解和肯定!
柴红森主任和杨雪珍老师向苏尚锋讲授颁发国培计划聘书
苏教授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道德是内在的修养,伦理是外在的约束,作为教师应做到内外兼修”,他还向奋斗在一线的学员老师提出希望,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力争成为行业楷模。苏教授面带微笑,走下讲台,近距离与学员们接触,让学员们倍感亲切。他就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和筛选的两大功能做了阐述,他提出家庭对个人的早期社会化影响很大,希望一线教师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并列举了一些大家经历的事情,来证明他的观点,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
苏尚锋教授在阐述“全社会尊重关注教师”这个问题
最后学员代表发言,对苏教授深厚的理论功底表示叹服,对他的深刻见解表示认同,现场气氛热烈。
撰稿人:牛玲玉,谭俊,涂海英
审稿人:牛玲玉
2017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