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名师风范 采众家之长
在银杏洒金的季节里,国培初中语文第二期培训班的听课活动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1月8日上午,语文班学员们在阶梯教室聆听了河南省实验中学科研办副主任、河南省名师、本次国培语文项目的首席专家时玮芬老师的专题讲座——《有关专题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时玮芬老师在给大家讲解“杨修之死”
时老师首先通过课例《杨修之死》探讨了如何上好一节阅读课。这一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重一篇课文肤浅解读的教学思路,提出了课堂要留有疑惑,要通过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进行深入阅读,多角度挖掘主题。令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接下来,时老师又谈到了小说教学以及整单元小说的教学思路。以往小说教学中,基本从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作品主题、赏析表达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学习,看似全面,实际上一节课学生所获甚少。时老师则另辟蹊径,提出单元整体教学,一课一得,各有侧重,避免面面俱到;并以《我的叔叔于勒》《故乡》《智取生辰纲》等具体实例加深了大家对这一教学过程的理解。这一思路给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学员们带来一种新的课堂设计导向。
接着,时老师向大家讲述了河南省实验中学老师在阅读实践中的思路和做法,——“增量阅读”。从“增量阅读”的背景到建构,再到具体的操作,由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员们看到开展“增量阅读”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学员们看到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的孩子们的作品如此了得,不禁发出了啧啧的称赞。但时老师还强调,阅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想走的远得“和大家一起走”,在学校中开展阅读教学,需要个人与群体的合作,同时也需要从群体走向学校层面,才能更有效地展开。
学员们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时老师把高深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大家,学员们全神贯注,听得十分投入。特别是时老师的初中语文“增量阅读”的构建,改变了语文阅读教学中重复无效的现状,是阅读教学中“专深而有效”的实践,让老师们能够更轻松地培养出阅读面广、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时老师接地气、入人心的讲座,来源于她多年对阅读教学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她深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基于实际,着眼发展,大胆改革,解决了阅读教学的难题。
11月8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长王玉兰老师给国培学员做了一场《做一棵永远成长的树》的专题讲座。讲座主要围绕“成长,需要乐业敬业”“成长,不忘抬头看路”“成长,学会定向深掘”“成长,趁着青春年少”这四个方面展开。其间,她用平凡但真诚的话语去激发学员对工作的热情、激情;用自己亲身经历去感染学员,教会学员要怀着乐观态度对待工作、生活;用同仁的经历去启发学员不要迷失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要学会定向、定点、深钻细研。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她谈到了自己的遗憾,告诫学员一定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即钻研文本、精心备课和抓住机会常磨课。她深入浅出的案例让学员们看到了一线名师立身严谨的教学追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员们都受益匪浅。
王玉兰老师讲解教师的专业成长
接着,河南省实验中学优秀青年教师代表、“河南省学科带头人”崔矿山老师也谈了自己对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看法。他从自身、同事、学生三方面去谈,让学员们深刻理解“知耻后勇是良训,见贤思超为高标”的内涵。他丰富的学识,谦虚的态度,满腔的热情,幽默的谈吐让学员们为之折服。他通过举自己从教期间发生的小事,以及他的同事、甚至学生的案例,使学员明白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整个课堂内容充实有趣,让学员在一种轻松、幽默且不乏激情的环境下有所收获。课堂最后,全场爆发出的阵阵掌声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两节课的成功!
崔老师幽默的课堂教学
今天三位专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精湛的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使我们每一刻都能充分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国培就像一朵盛开的雪莲,又如一枝傲雪的红梅,圣洁、娇艳,净化着我们献身教育的胸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幸福地走在成长的路上。
撰稿人:牛珍珍,王丹丹
审稿人:牛玲玉
2017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