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收获伴我们一路成长
2017年10月27日上午,阳光明媚,秋色宜人。全体“国培”学员来到了河南省实验中学的省级名师时玮芬老师的名师工作室,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观看了河南省实验中学王桂荣老师的《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和汪滨老师的《刘禹锡组诗学习》两节录像课。
王桂荣老师从读题目、觅情语、悟景语、品典故等五个方面讲如何去把握古诗中的作者情感。首先,她展示了教材中的相关古诗让学生进行品读分析。学生们非常积极,回答得也比较准确。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对于这几种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最后,王老师找来几首经典的古诗,让学生们用这些方法去作答,学生完成得很好。整节课脉络清晰,讲练适当,学员们边听边记,颇有收益。
王桂荣老师在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第二节课,汪滨老师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刘禹锡的诗歌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品析,然后给学生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你认为刘禹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认为刘禹锡是不慕名利的人,有的认为他是积极乐观的人,有的认为他是安贫乐道的人,还有的认为他是品德高尚的人……后来王老师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又问“经过几番的贬谪,刘禹锡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了吗?”然后王老师出示了刘禹锡《玄都观桃花》一诗,让学生去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刘禹锡的形象内核就出来了,即本真。最后,王老师通过让学生给刘禹锡写推荐词这一环节去进一步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学员聚精会神地听汪滨老师解读刘禹锡
两节课结束后,学员们也进行了评课交流。两位老师的课堂非常真实生动,没有斧凿痕迹,听课老师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对于一些学员的提问,时玮芬老师进行了详尽的回答。她告诉大家,要在课堂中去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不断地去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接下来,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长王玉兰老师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学员们做了分享,可谓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王老师认为大家不要迷失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对于自身的成长,对于教学的追求,要做到自觉,主动,不可半途而废。在业务上要抓住教学中的一点,把井挖深。老师们要有钻研精神,在教学中的思考要多反思,勤总结,例如河南省实验中学张定勇老师,就是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深入研究,出了很多专著,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为青年教师还要不断磨砺自己,遇到机会不可放过。现在出名的那些名家大师,曾经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他们勤奋进取,不断积累,最终在机会面前展现了才能,成就了自己。她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例,向我们证明了磨砺自身的重要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完王老师的肺腑之言,学员们都表示很受触动,很受启发。
王玉兰老师在分享教学体会
(语文组 郭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