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开启学习兴趣之门的钥匙
10月24日,国培学习进行中,围绕“阅读教学”这一主题,各项学习活动都在有序地进行中。上午,时玮芬老师用《<世说新语>阶段阅读交流》这节课,开启了学生的兴趣之门。
学生在展示阅读成果
在上午的教学中,时玮芬老师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观点,更指出阶段性阅读对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时老师表示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采取保量和增量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去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让学生将阅读渗透到平时中去,积少成多,自然各方面都会有所提高的。她用《世说新语》阶段阅读为例,详细向大家显示何谓“阶段性阅读”,简而言之就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导入,其次复述故事,而后品析语言,再赏析人物,最后写读后感。通过详细的介绍,学员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获益匪浅。
时玮芬老师在学生展示之后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和点评
时玮芬老师还谈到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是“大语文观”的集中体现,将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红星闪耀中国》的主讲人:张聪聪老师和安幸幸老师
10月24号下午是《红星闪耀中国》名著导读的两节公开课。执教的是安幸幸、张聪聪两位老师。两位老师都是从大处着眼细处出发,激起了学员们的兴趣。安幸幸老师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入手从细处出发,最终引导学生感受红星精神;张聪聪老师则是从学生回顾阅读过程出发,引领学生最终体会文本所传达的长征精神。这些课都蕴含了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学生们在认真聆听
这三节课共同的亮点就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们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多元化的展示,老师们多元化的评价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刘志华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