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飒爽的秋风,凉凉的秋意,激起了国培学员更大的学习热情。上午,语文项目的学员们在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早上8点10分,学员们早早地就在指定的地方满怀期待地等待听课活动的开始。八年级共有12个班级,国培学员根据授课内容,自愿选择听课班级。8点40分,学员们按照自己的听课意愿分别走进相应的教室开始听课。文博学校的牛卉、李琳、寇春燕、杨雪珍、秦升传老师讲的是《中国石拱桥》,吴锦若老师讲的是《作文评讲》,金作为老师讲的是《说明文题型概说》、张明明老师讲的是《苏州园林》。授课老师精心备课,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课堂掌控力,与同学们一起合作,给国培学员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听课过程中,学员们都在仔细倾听,认真记录。文博校区的老师们“以文本及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设计的课堂,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积极的参与,也打动了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的心。
张明明老师在讲《苏州园林》
吴锦若老师上作文评讲课
9点半,国培学员和文博学校授课的老师们一起来到五楼阶梯教室一,在“国培”导师杨雪珍老师的主持下进行评课。评课按班级先后顺序,先由讲课老师介绍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再由听课老师评论自己的看法。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老师们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更令评课过程达到了高潮,场面和谐,气氛热烈。
学员们在评课
上午的活动以金作为老师关于《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过程性指导》的专题讲座为终点。金老师从细处着手,以理性的视角分析了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讲座技术含量高,给学员们很大的启发,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金作为老师上作文指导课
为了加深大家对经典名著的解读,提高一线教师对名著导读教学的理解与把控能力,10月23日下午,河南大学郑慧霞副教授在河南省实验中学的阶梯教室举行了一场名为《经典导读》的专题报告。郑教授根据参加培训的老师的特点,用风趣幽默、时尚典雅的语言,以《林黛玉初进贾府》、李清照辛弃疾词、《柳毅传》等为例,分别从线索、文眼、语言等角度为学员示范了如何对经典进行阅读。
郑教授做《经典导读》主题讲座
郑慧霞教授激情澎湃品读经典
郑教授从细读文本入手,进而通过寻找文眼、解析语言,层层推进,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解析了经典名著。郑教授以《黛玉初进荣国府》为例,为我们细细品读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名著的无穷魅力。郑教授用一个“剩”字对人物展开叙写。黛玉母亲去世,自己被贾母收养,但是贾母年事已高,对贾府管理力不从心,所以林黛玉被命运剩下。宝玉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弃之不用的石头,相当于一个备胎,也是被剩下的。详尽的分析,独到的论述,使学员们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新的认识。郑教授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对经典文章的独特见解,令在场学员们为之折服,也吸引了省实验中学马校长在课间休息时与之探讨交流。
郑慧霞教授与学员们互动
马校长与国培特聘专家河南大学郑慧霞教授(中)亲切交谈
讲座结束后,郑教授与学员进行了互动。学员就经典导读在实际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疑惑,郑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经典阅读,学员们也是几多感慨,几多彷徨,总感觉是无从下手。今天,听了郑教授的报告,学员们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今天学到的方法和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让经典名著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把经典阅读当成一种乐趣和生活方式,让经典阅读点亮孩子们心中最亮的那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