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与培训 > 巴建华 小学部 学员感言选萃(四)
巴建华 小学部 学员感言选萃(四)
发布日期:2009-08-31 来自:本站

我校2009年“骨干教师华中师大暑期培训班”学员感言选萃

(四)巴建华 小学部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第一次有机会接受这样高规格的系统的培训,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三天来,我在吸收、在接纳、在反思。几位教授的讲座就如几场及时的雨,冲刷掉了浮躁与喧嚣,留下了一片清凉与安宁,这片清凉与安宁将一直伴随我的教学生涯,影响我的教育生活。总结几位教授的讲座,我感悟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 人文底蕴乃教育之根
  教育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更应当是社会文化。几位教授都提到应当多读书,跳出教育的圈子,读各种各样的书,不断丰厚个人的文化底蕴,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感知学科中的文化内涵。
 
二、 大爱乃教育之源
  几位教授的讲座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王一凡教授亲自到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一线教师工作所彰显出来的人文精神了。一位教授可以为了教育事业付出如此多的爱,我们更应当摒弃家庭背景、性格等外部特征,把我们的爱公平的给予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上个学期末,学校有一位刚毕业的新教师,因为缺乏经验,从教第一个月就有不少的家长投诉,后来甚至闹到要求换教师的地步。学校针对该教师的情况及时进行了多方位的培养和帮助。学期结束时学校为了公平起见,派我到这个班去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 35位接受调查的家长都同意这位老师继续任教。在调查中家长们最多的评价语是这位老师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很公平。由此看来,对于学生公平、高尚、理智而又恰到好处的爱,是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源动力。
 
三、 了解学生是教育有效地前提
  在几位教授的讲座中都提到了了解学生需要,以学定教的观点。我们很多年轻的教师会模仿名家的视频课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发现同样的设计到了自己这里却怎样也显示不出精彩。我想这与我们没有了解学生,只是生搬硬套名家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知识背景等我们才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
本次培训就让我们提高了理论素养,夯实了教学功底。希望学校今后更多的安排此类培训,使我们可以更快的成长为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