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举行传统文化读书月启动暨升旗仪式
一年春景动人处,最是晨光书声琅。每年4月份是我校传统文化读书月,4月8日早晨,我校本部和文博学校两个高二年级共同举行传统文化读书月启动暨升旗仪式,揭开了我校2019年传统文化读书月活动的序幕,再次吹响落实学校“全面发展、追求卓越”发展目标的号角。
仪式现场
早上7点,千余名师生齐聚运动场,“全面发展博阅经典启心智,追求卓越厚积底蕴臻至善”的鲜艳标语醒目突出,雄壮有力的国歌响彻校园,五星红旗和实验校旗冉冉升起,庄严的升旗仪式,点燃了全年级师生的爱国之心和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
升旗礼毕,高二(4)班侯雅文同学作国旗下的演讲——《扬中华传统文化,展实验学子风采》。侯雅文同学的演讲文采飞扬,旁征博引又娓娓道来,热情鼓励同学们担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与责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力增进了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高二(4)班侯雅文同学作国旗下演讲
随后,教师代表高二语文组王成、王丹妮两位老师作了题为《以文化点燃无悔青春》的发言,就开展传统文化读书月活动向同学们发出倡议,期盼同学们踊跃参与读书活动、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同学们潜心励志、厚积薄发、传承文化、继往开来,热望同学们增强文化自信,以历史沉淀生命,用文化点燃青春。
教师代表王成、王丹妮发言
最后,校学生会副主席鲍心怡代表校学生会号召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以传统文化读书月活动为契机,争创书香班级,广泛阅读文化经典,汲取精神养分,陶冶高尚情操,向真、向善、向美,不断完善自我,争做出彩实验人。仪式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鼓舞、深受激励,一定会积极参与读书月活动,广阅博览,厚积底蕴,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人。
新学期以来,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目标,丰富教育内涵,创新德育途径,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学生处紧密依托《德育课程纲要》,加强通盘指导,抓严常规管理,抓实德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和德育创新。今年的传统文化读书月以及后面的系列德育主题活动将进一步充实内容、丰富形式、贴近学生、凸显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追求卓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附1:学生发言稿
扬中华传统文化,展实验学子风采
(侯雅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本部高二(四)班的侯雅文,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扬中华传统文化,展实验学子风采》。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清明刚刚过去,不知同学们是否有与家人一起去郊外踏青扫墓,共享这春光正好的时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数千年来,二十四节气默默指导着无数子民的农耕与生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说起传统文化,想必每一位同学对此都不陌生。自我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我们便投入了传统文化的怀抱。而如今,我们已是高二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定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文化是什么?我想,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持之以恒,是“过犹不及”的中正平和,是"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唐山宋水,是"射有似乎君子,失之正鸪,反求诸其身"的反躬自省,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诗意人生。中华文化的内涵太多太多,教给我们的也太多太多。千百年来,一代代的中华儿女都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长,中华文明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也曾有过风雨,也曾有过彩虹,可历尽兴衰荣辱,大浪淘沙,中华民族依然傲立在世界潮头。我想,这背后,离不开的是所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指导。
倘若有心,你或许在实验校园里就能发现许多文化走过的痕迹。听,那朗朗的读书声,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谆谆告诫;看,那在绿茵场上奔跑冲刺的身影,是“今日少年,明朝伟人”的雄心与壮志;谢师亭前的每一次驻足,绿叶红花间的每一次流连,都是“东南西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的感恩与怀念;葡萄长廊下的每一次走过,银杏路前的每一次漫步,昭示着“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的人生哲理。传统文化是我们手中的诗与词,展情怀与道义,任寒来暑往,句句动情;它是我们笔下的文与字,扬气韵与风骨,经万事磨炼,字字珠玑;它还可以是素白画卷上的山水油墨,是实验的每一次春草,是实验的每一次秋雨,甚至可以是我们某一次考试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释然与信念。实验校园,文化胜地;实验学子,名流云集。这文化的气息无处不在,你是否已嗅得它的一缕芳香?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作为新时代少年,更作为实验学子,我们该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留在我们身边呢?请让我们珍惜每一株花草,请让我们感念每一分师恩,请让我们抓住每一分春光,请让我们读懂每一首诗篇••••••中华文化之继承,从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早已融入我们骨血的精神内涵。所谓传承中华文化,便是塑造最具有中国性的中华儿郎。同学们,文化的圣火熊熊燃烧,历史的火炬早已悄悄转移到我们的手中,青春的日子里从来都不是只有眼前的书山题海,最好的风景在窗外,最美的音律在远方,请让我们担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与责任!中华文化之传承必赖吾辈之少年!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以文化点燃无悔青春
(王丹妮 王成)
似山岭巍巍,雄踞东方的是中华的脊梁;如江河滔滔,源远流长的是华夏的文化。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传统文化之美,就美在它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代代不息。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的中国青年手中,而作为中学生的你们,是否已做好准备来承担这个光荣使命呢?
在此,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倡议。
一、当代中学生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影响犹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潜移默化塑造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学习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要自觉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文学以回归初心,于世间万物的格致体认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归宿;学习哲学以领悟人生真谛,于终极问题的上下求索中觉悟个体的使命和担当;学习历史以明辨是非善恶,于千载轮替的分合治乱中寻觅人类的光明与希望。 通过点滴精进、厚积薄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个人成长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成为自觉的生活方式。
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之星,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作为实验学子,要敢于梦想。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理想的烛照下,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和侵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梦为马,仗剑天涯,追寻理想的星辰大海,书写新青年的王者荣耀。
作为实验学子,要崇德修身。要修勤苦之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要修诚信之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待人以诚、做人以真,重然诺、守信用;要修谦和之德,“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求同存异、亲和友善,宽容为本、和而不同。
作为实验学子,要笃实日新。要坚持知行合一,久久为功,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视困难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始终坚定不移地朝着理想和目标迈进。
三、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求同存异而源远流长,因交流融合而生机勃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当代中学生既不应将中华传统文化仅仅作为凭吊历史过往、留恋昔日辉煌的谈资,也不应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无需人类文明滋养,超越其它民族文化的独立存在,应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历史长河灌溉中,在人类文明滋养中,才能焕发独特魅力。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开放包容文化心态,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礼敬、虔诚,也要拒绝狭隘民族主义和文化封闭主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树立文化自信。
作为实验学子,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积淀文化底蕴,在成为具有世界眼光人才的同时,也要努力成为保持深厚中国情怀、熟谙中国传统智慧的人才,自觉为中华文化代言。
历史的风千年不息,文化的水万年不止,这血脉已经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世代相传。
国家因文化而稳固,人类因文化而高尚,传承文化是人生而为人的必然选择,更是青年的天然使命。在建国70周年之际,身为实验学子的你们,更应潜心励志,厚积薄发,传承文化,继往开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以历史沉淀生命,用文化点燃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