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夜大雨送来阵阵清凉,也拉开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一、高一学生于16日—19日的河南博物院专属体验学程的序幕。学生们满怀期许与憧憬,对一路之隔的河南博物院满怀好奇,期待一睹华夏文明的精神瑰宝。
伴随着讲解老师优美动听的开场,一下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博物馆一词的由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的主题的抢答调动了同学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积极性。
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针对这一特别的日子挑选一个主题,以反映社会关切的核心议题。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三千年前,它就是女将军妇好的战神;三千年后,它又成为最萌国宝的首席。它是战神鸮,它是妇好鴞尊。通过学生精彩的讲解,我们认识了这个萌萌的国宝,也了解了云纹铜禁的相关知识。云纹铜禁于1978年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与我们现在所见不同,云纹铜禁出土时只是一堆残渣。残渣出土后,由当时已60多岁的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王长青率队修复,历时3年才得以完成。学生的讲解生动有趣,引来场下阵阵赞许的掌声。
随后我们欣赏了讲解员老师精心准备的剧目《画中仙》。唐人美还是汉人美?不同的时代,审美不同,学生踊跃参与并和讲解老师组成战队,为自己心中的真善美而战。同学们经过短短的几分钟准备,竟能跳出优美的舞蹈,赢得场下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整个剧目也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唐代、汉代的文化知识。
在河南博物院里收藏了一组精美的春秋时期的青铜乐器——王孙诰编钟,这组编钟组合之庞大、制工之精良,使观者无不感到震撼。本次课程给同学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应属编钟演奏。它那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气势磅礴的钟声,让我们跨越时空,梦回远古,仿佛置身于两千五百年前楚王神秘的庙堂之上。而部分同学有幸在演奏老师的指导下,在这古老的乐器上奏出优美的旋律。心情激动不已,演奏老师们对同学们也赞赏有加,相信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和回忆。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些许的不舍,本次体验学程到此圆满结束。各班在博物院前合影留念,记录下本次的游学历程,相信会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扬也从这里生根发芽。
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实验中学专属体验学程拉开序幕
学生精彩展示汉代优美舞姿
同学们在演奏乐师的指导下,感受编钟的魅力
学生积极踊跃参与互动环节,展现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踊跃走上台充当小小解说员,为大家讲解国宝
河南博物院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