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班主任工作 > 山东“无分数评价”并非不要考试
山东“无分数评价”并非不要考试
发布日期:2009-06-12 来自:本站

  2008年伊始,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新政,其中《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第25条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无分数评价刚一出台,便备受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无分数评价能否撼动应试坚冰?取消分数制能否破解应试怪圈?等疑问纷纷见诸报端,在一些报道中还出现了误读或误解现象。

  无分数评价的前提是日常考试

  主持人: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是山东此次推进素质教育系列措施中被误读较多的一条,很多媒体在报道中忽略了日常考试这个定语,从而引起了公众理解上的混乱,能否就这个问题再作进一步说明?

  刘吉林:教育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类,诊断性评价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查找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作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无分数评价属于前者。

  陈士学: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很多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为督促学生学习进行频繁的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课后考、单元考、小结考,孩子们基本上天天都处在考试中。况且,按分数给学生排队的消极结果很明显,不断考试给学生带来分数竞争的压力,使不少学生陷于分数焦虑之中;而分分计较的日常考试,把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每次能考多少分数上,而考试中哪里出了错误,哪里掌握不好,却成了次要的事情,导致孩子们往往一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张志勇:我们所主张的中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并不是要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无分数评价,而只是在日常考试中实行无分数评价,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包括期中、期末考试以外日常教学中进行的一切纸笔测验,这种考试的功能并不在于选拔或分等。

  山东实行中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是为了使中小学的日常考试能回归诊断性评价的本来面目,在日常考试中,教师只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正误判断。也就是说,只指出学生的考卷哪些题目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并指出学生错在哪里。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的一篇作文,满分60分,教师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不足,如逻辑错误、论证不充分,等等,比只简单地扣20分要有意义得多。

  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并不是不要考试

  主持人:很多家长都以为,无分数评价就是不要考试了,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刘吉林:理解这一问题的大前提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中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并不是不要考试,只是这一综合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分数评价依然是一项有效的评价指标。

  陈士学:山东省明确提出,初中学生实行以学业考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业考试成绩和基础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

  张志勇:仅仅依靠无分数评价果真就能彻底为学生减负,提高教育质量吗?不能!至少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做法行不通。况且,山东省并没有寄希望于只通过中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山东有整体的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划,包括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推进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素质教育运行监督机制,等等。

  以综合素质录取学生不等于取消高中招生考试

  主持人:有媒体报道说,山东逐步取消高中招生考试以多种方式录取新生;有人认为,山东高中招生不用考试了,高中将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来招收学生;还有人认为,山东高中招生指标将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是这样吗?

  张志勇: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以综合素质录取学生,并不是简单地取消高中招生考试,而是改变过去单纯依据一次性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的做法,把学生日常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将半数以上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是以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制度为基础的,并且这3项改革举措是具有递进关系的。

  刘吉林:改革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实质性的一步,对于缓解激烈的高中升学竞争压力,让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极具探索价值。

  陈士学:从操作层面看,社会上对高中招生的公正性疑虑较大。但山东在推出这一新政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监控制度、复查和复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等,相信是可以将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引入正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