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话成长,风好扬帆正当时。为帮助新教师进一步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初中语文“星空奖”教学新秀选拔赛正式拉开帷幕。本周11月29日由张向荣、苏申娜两位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全体语文组老师认真观摩。
两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主导,充分体现了新课堂的教学理念,以扎实的学识、饱满的热情,展现了我校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的蓬勃朝气。让我们一睹她们的风采!
张向荣老师精心准备,从“细节处见神韵”引导学生思考,整节课教态自然,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循序渐进,问题设计巧妙。
申苏娜老师整合“物象”中传递的“亲情”,引人入胜,课设计精心,以精雕细琢之工、引经据典之能,彰显了品质教育的匠心与追求。
这两节课中,学生积极活跃,思维发散,自由探究,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随后,路文静老师和刘晓倩老师作为评委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
路文静老师评课
路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
1.厚实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由《红楼梦》中林黛玉,王熙风的细节描写很自然引入主题“记叙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然后从人物细节描写的概念、分类、作用、方法等方面展开教学,在此过程中对《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三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比较分析,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学内容厚实。
2.显著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知织含量充足,张老师运用了引领、点拨、小组合作、学生展示等一系列丰富的激活手段,学生参与度高,使得课堂活动如行云流水、气脉贯通、顺理成章。最后环节当堂进行细节描写的练习,学以致用,很好完成了学习目标,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沉稳的教学风格。
张老师虽然年轻,但教学风格沉稳,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强,由于钻研教材透彻,又能随机应变,故而课堂上的她指挥若定,进退有据,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路文静老师
刘晓倩老师评课
苏娜的题目是——巧设物象传亲情。
从选题上来看,议题非常精准且必要,切入点小,但是最后很深入。选文都是通过物象表达情感,苏娜敏锐发现了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准备工作非常充分;物象又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通过物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主旨,也使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找到了一个理解文章的重要切入点。所以选题非常符合学情,也非常精准。
组文非常的经典,选的都是经典篇目,既有课内又有课外,学过的课文里面,为学生呈现和讲解“物象”,从篇幅短的、熟悉的,到篇幅长的、陌生的。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环节上,课件图文并茂。无论是展示各种花朵,还是最后写作之前展现的带着红手绳的手。找的图片很有表现力,也非常的用心。
从课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首先,齐读题目,分析这几篇文章都是关于什么主题的;作者是借助什么来写的。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让学生有话可说。将生涩艰难的概念变的具体可感。我们能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通过什么来寄托情感的,用比较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说完之后,老师总结了物象选择的原则,有助于让学生把无意识的感觉,变成一种理性的、有规律的方法。
最后在实践上,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使用物象。让学生找到物象本身与人之间的关系,层次丰富,不仅学习了阅读,而且写作方面也提供了抓手。
从选题到组文、从环节设计到具体实施、从阅读到写作、从学习到实践,都非常的用心,可以说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也很值得学习的尝试。
——刘晓倩老师
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定能推动大实验初中语文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教师们也将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明确教育目标和追求,增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性,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按照新时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用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