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高中语文组组内微课比赛顺利进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高中语文组组内微课比赛顺利进行
发布日期:2021-11-26 来自:本站

    为贯彻学校“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河南省实验中学于2021-2022学年上学期启动第八届“星空奖”(教学新秀)优质课微课组内选拔赛。此次比赛,高中语文组共有五名青年教师参赛,赛前由抽签决定比赛顺序,依次为赵冰涵老师、顾思琴老师、王佳伊老师、李娴老师和耿一丹老师。本次比赛采取微课形式现场打分、评比。

    赵冰涵老师选取的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中的《荷塘月色》。精致优美的幻灯片,生动丰富的语言,将观者带入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曼妙的荷塘。在赵老师的讲述中体会到了“这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的不同,感悟到朱自清先生的宁静与不宁静,体会他的生命哲学。崔矿山老师点评道:“赵冰涵老师的这堂课匠心独运,深度挖掘课本,做到了并做好了‘守正’,美中不足的是在结合新教材理念进行‘创新’这方面还需加强。”

    顾思琴老师讲述的是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顾老师这堂课以任务来驱动,设计完整,带领大家学习和总结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并在品读中领悟诗人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程书波老师点评:“这堂课内容扎实,设计详尽,教学环节完整,但整体容量较大,需在教学中抓住重点,把控时间,做好详略安排,会有更好的效果。”

    王佳伊老师选取的课文是郁达夫先生创作的《故都的秋》。微课以“因文作画”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以评委的身份进入课堂。通过“读语言·明基调”、“读画面·寻标题”、“抓景物·做点评”、“入心灵·品情怀”四个环节层层深入,将课本与画作联系起来,深入文本的同时解析画作,最后以品味郁达夫的秋士精神作结。

    李娴老师以“识得庐山真面目”为题讲述组合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这节课以2017年高考作文题切入,注重启发拓展,注意总结归纳审题立意的方法,做到了讲练结合,板书也比较清晰规范。结束语又提示了作文审题立意的其他方法,为接下来课程的讲解做了铺垫,也启发了学生。李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简洁准确,能循循善诱。这节课作为高三阶段的复习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点明确,能够抓住一个细点,讲深讲透,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李娴老师的点滴积累之功。另外,课堂练习,要多注重学生的反馈,各个环节的衔接语可以再优化,语速可以慢些。

    耿一丹老师带来的是南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耿一丹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的发散与提升、审美的鉴赏等,课堂上通过反复诵读的形式带领学生体会诗歌“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意境。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各位同仁互相商讨砥砺,在前辈们的指导下一次次磨课,一次次精进,通过比赛的形式快速成长,赛出风采,赛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