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考经验交流会在3205室顺利召开。会议由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定勇老师主持,全体高中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张定勇老师主持本次教研会
张云佳老师分享高考备课经验
在高中语文高考经验交流会上,张云佳老师从语文学科主抓的基础积累,精讲精练、问题总结和专家指导四个重点分享了在备战高考时的做法,并就语文学科备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制定周密的阶段性计划;二是知识点的反复落实;三是月考后学生的问题总结;四是作文资料的日积月累和热点的及时更新,发扬“日拱一卒”的精神。
崔矿山老师分享高考备课经验
崔矿山老师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什么是好作文、如何选好素材、制造闪光点、创造好结构以及写好开头结尾等方面,结合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内容与策略,以及自己的教学实例跟教师们分享了教学经验。
景虎钰老师分享高考备课经验
青年教师景虎钰分享了自己在高三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一是注重基础知识,把握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手段,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内化。二是要重视语文答卷中的汉字书写,高中阶段规范汉字书写会使学生获益良多。三是紧扣主题,分析、整理优秀作文,使学生写作做到条理清晰。
王成老师分享高考备课经验
王成老师首先对高中语文高考备课经验作了总结汇报,随后从计划清晰、把控课堂、利用作业、集体备课、研究高考、利用资源六个方面作了阐释,并着重分享了以思维为导向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实操方法。
最后张定勇老师针对本次教研会做了强调和总结,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寄予厚望,鼓励年轻教师积极进取,资深教师继续钻研课题,脚踏实地,为教学之路拼出一方坦荡。
研讨高考动向,摸准学生问题,完善教学策略。高中语文组的教师们将以此次教研会为契机,携起手来,继续落实各项高考备考教学工作,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努力向前,为学子圆梦高考插上腾飞的翅膀!
附:张云佳老师和她的学生关于语文教学与学习的分享
唯有勤奋与思考不可辜负①
在2021年高考中,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张佳荟同学取得语文145分的佳绩。此次邀请张佳荟同学和张云佳老师一同来谈谈她们眼中的语文学习和考试。
【学子交流】
炼得花香,自有蝶来
张佳荟
小时候以为语文只是识字读书,长大了才知道“语文”二字承载了多少或清雅或豪壮的情怀,蕴含着多少或灿烂或雄伟的风景,而这些远不能概括语文的意义。高考后,看着令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语文成绩,回过头再细细思量。语文,究竟是什么?
凝着眉,攥着笔,在答题卡上写下自己这三年的收获。眼前是一个个鲜活跃动的汉字,背后是三年来从不妥协的积累。两本积累本,写满了文言字词、成语、文化常识、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典型例题,还有自己在题目旁总结的心得。
文言字词从做过的所有文言文中精挑细选而来;成语和文化常识各自归类列于纸上;各路题型分门别类,依次安家,对一道经典的题或是一道“奇怪”的题,我会花不少时间细细体会,研究题目和答案……然而渐渐地,我发现一切的积累都离不开“理解”二字。没有理解的积累只是堆砌。字词义项繁多,只有联系语境,吃透文字本身的意思才能对号入座;试题浩如烟海,然而掌握文章、诗词的主旨精髓却是第一要义。我骄傲地承认我三年里做过的题目少于很多同学,因为同样的时间里,我会花他们不愿意花的时间去反复揣摩,尝试理解。语文是一个积累与理解的科目,一点一滴里,都刻画着高考考场上的从容。但谁能说语文学习仅仅与考试有关呢?
我的书箱里永远放着三个笔记本:高一到高三的摘抄本。这些本子里,写着考场之外的语文。海子、北岛、卞之琳,巴金、老舍、汪曾祺……他们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运用文字,他们告诉我好文出于真情。说出来有些矫情,有时写随笔我会不自觉热泪盈眶,而那些文字如今再看来仍然让我骄傲。作文亦是如此,有时写着作文就会不禁激动起来,突然的灵光一闪总是为我的文章添彩。真情的流露是作文的关键,无病呻吟、刻意堆砌,也许能造出一篇高分作文,却远经不起时间的验证,经不起仔细的阅读。真情流露离不开情绪的调动,作文不只需要理性与思考的舞台,也需要感性与真情的灯光。
在我的摘抄本上,有时心血来潮,用钢笔在白纸上一笔一画地写诗;有时矫情起来,也会用不入流的文字涂满整页;有时兴致勃勃,画些插画在旁边作伴;有时夜雨敲窗,就会突然想起本子上的诗来,感慨万千。文豪的诗文在我的本子里安家,古往今来悲欢离合在我笔下再现,摘抄已经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有关美,有关语文。但谁能说这种语文完完全全与考试无关呢?
我最爱的作者周国平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作优秀的副产品。用这句话来诠释高考再恰当不过。如果能勤勤勉勉,孜孜矻矻,在课堂上深入其中,在课下锻炼能力,考试自然能轻松应对。平时的每一道题认真打磨,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认真积累,每一篇小说都深深体会,每篇散文都细细揣摩,每一首诗都品味赏析,每一篇文言文都感悟人物在历史中兴衰更迭的一生……在体会语文的美的同时,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是我认为的语文学习的真谛。
语文是什么?此刻好像已经有了答案,语文不仅仅是试卷题目,更是她本身具有的美,是褪尽知识后仍然怀有的感受,是值得一生保留的生活态度,是蝶来之前的花香。
【学子感言】
我的语文老师张云佳是个非常可爱的女生。如果没有她,我不会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不会有阅读时摘抄和思考的习惯,不会去反思我的语文能力,不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去突破它们……借此机会,我要对张云佳老师说一句:谢谢您 !
【师者指津】
欲灼灼其华,须日拱一卒
张云佳
2021年高考,我的学生张佳荟语文取得了145的优异成绩,我所带的班级有一半同学取到了130分以上的成绩,回忆这三年语文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不由感叹:欲灼灼其华,须日拱一卒。
一、目标感和积累习惯是提升语文的基础
优异的语文成绩一定是以优秀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语文学习首先应以提升素养为目的。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我努力让学生树立两个意识:1.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2.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一定要有一个综合安排,不同的学年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我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的概念,全面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高一开学我便引导学生树立了语文学习的具体目标:成为“五一居士”,即写一手好字和一篇佳作;有一副好口才、一肚子经典文章和一张高分语文试卷。而前四个“一”正是第五点的基础。
要达到这五个“一”,首先要注重阅读和积累,努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我引导学生从高一起就开始摘抄和积累,首先我们制订了有步骤有目标的阅读计划,然后要求学生把平时读到的好文章、好句子、好词语积累起来,再写上感悟或者点评。
在语文学习中,目标感是提升语文的基础,树立“大语文”的目标,步步落实,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积累是最有效的方法,日积月累,由零散到丰富,语文的积淀就会越来越丰厚。
二、以引导兴趣来促成语文素养的积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任教的两个班级是数理化生竞赛班,他们个个都是“理科大神”,然而部分同学的语文底蕴却乏善可陈。针对这种情况,我从高一起就努力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除了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外,高二的时候我组织了很多语文活动,如每日课前的“我荐好书”“我品古诗词”等常例性的语文活动;再如诗词大会、品红楼读书报告、排演话剧《雷雨》等非定期的语文活动,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语文阅读和积累中。
三、以研究梳理来达成习题训练的有效
有人认为语文记记背背就可以了,也有人认为只要大量做题就可以了。而我认为,高中的语文考试首先需要的是思考和研究。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各专题的出题类型、答题思路、答题术语,研究历年高考题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趋势甚至出题人的命题目的。只有把题型研究透了,把命题规律研究透了,同学们才知道如何答是合适的、准确的,如何答可以得高分。
其次,训练和研究后一定要进行梳理。积累本还有另外一个用途,那就是构建各专题的复习体系,积累各专题典型例题,这既是让同学们对所做训练的一个思考和反刍,也便于在随后的复习时有所遵循。
总之,语文的学习有章可循,有法可遵,持之以恒去积累,坚持不懈去阅读,孜孜不倦去训练,用心用意去提升,你一定会体会到语文的美丽,也一定能收获语文成绩的灿烂!相信日拱一卒,定能灼灼其华!
注:①该文发表于《语文报•高中版》九月刊。